哪些人要尤為注意消化道腫瘤?
哪些人群容易高發?
早易安檢測采用的
5hmC技術究竟是什么?
如何進行預約?
2020年6月5日,一場線上的科普公開課——關于“早易安-
消化道癌癥腫瘤早篩”的直播面向網友順利舉辦,“早易安”的科研服務總監方啟先生在公開課上詳細的介紹了早易安在消化道
腫瘤早期篩查中的應用,以及早易安取樣的具體流程,給大家介紹了我國消化道腫瘤現況,公開課上不僅穿插了紅包互動,還有關于抗癌知識的競答,參與直播的網友們紛紛表示,對消化道腫瘤早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第一、全國腫瘤大數據,消化道腫瘤占比突出
2019年中國癌癥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新發惡性腫瘤發病392.9萬人,死亡233.8萬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癥,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癥,惡性腫瘤已成為我國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消化系統腫瘤占男性腫瘤患者50%以上,占女性腫瘤患者30%以上。胃癌、結直腸癌等消化道腫瘤均高居我國高發惡性腫瘤前幾位,85%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為中晚期。研究表明腫瘤早期治愈率高達90%,因此腫瘤早篩是做好腫瘤防治的關鍵。
第二、現行消化道腫瘤體檢困境
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在早期往往無癥狀,在門診進行篩查的比例非常低,很多人就診時已經有明顯癥狀,在中 晚期確診的患者居多,造成患者和家庭難以承受的精神和經濟負擔。
定期體檢是疾病預防和早發現、早治療的有效途徑,然而一般人群普遍適用的或選擇的體檢項目,如B超、 胸部X線等很難發現早期消化道腫瘤,常見的腫瘤標志物(蛋白)在消化道腫瘤早期靈敏度低,不適用于一般人群的早期篩查。
胃鏡、腸鏡對消化道腫瘤早期篩查相對比較準確,但因為檢測過程較為痛苦,很多人們不太愿意接受做此類檢查。并且醫療資源有限,普通體檢機構一般也不會開展胃鏡、腸鏡等侵入性檢查項目。
因此對健康人群來說,想要通過常規體檢發現消化系統早期癌癥比較困難。
第三、早易安突破消化道體檢盲區
2016年, 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系終身教授何川課題組基于原有技術開發出應用于檢測微量血液游離核酸的5hmC檢測技術,發表在Molecular Cell中,同年被認定為2016年度該期刊10大進展技術之首?;谌蚪M5hmC高通量檢測技術而研發的早易安能夠準確捕獲和檢測血液中腫瘤細胞釋放的cfDNA,并準確獲取5hmC在全基因組范圍的分布情況,最后通過機器學習和大數據分析構建的數據模型判讀,由此實現在?管、胃、肝、?腸4種消化道腫瘤早期篩查,及時發現早期、超早期腫瘤,全面、準確、無創、便捷。
該技術目前已與醫院、醫學中心、北京協和醫學院、上海中山醫院、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四川華西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華山醫院、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福建腫瘤醫院、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等多家國內外知名醫院開展臨床合作,經過萬例癌癥血液樣本和健康血液樣本的驗證,結果準確可靠。
上海易畢恩一直秉持“堅持原創技術,做普惠大眾的基因科技產品”的使命,十年磨一技,從而實現消化道腫瘤早篩。以后易畢恩將繼續堅守使命,研發國際前沿基因科技技術,為腫瘤防診治提供全面解決方案,讓全國民眾通過先進技術獲益,為“健康中國2030”貢獻自己的力量。